作者 电气15-1班 孙欣
这是一位辅导员老师的故事,03年毕业就担任辅导员工作的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了15年的时间。15年的时间里他为学生付出了太多太多,也收获了很多,他曾荣获“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大庆市文明市民”,“大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东北石油大学青年岗位能手”,“东北石油大学模范党务工作者”等荣誉。这,就是我的辅导员老师--周全老师。
辅导员,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却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辅导员老师,一个平凡的称呼,却承载着育人成才的重任。周老师始终将爱放在学生身上,为学生奉献了一切,“白加黑”、“5+2”的工作模式对他来说都已经是常态。
2015年6月末的大庆,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炎热,扑面而来的热浪总是让人的心情烦躁,此时的周老师,尤其显得烦躁,因为他的爱人刚刚为他生下一个儿子,而他带的第三届学生也正面临着毕业。一边是可爱的孩子和需要照顾的爱人,一边是294名期盼着早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这让周全老师心里纠结万分。6月26日在他家孩子出生后第三天,他就毅然抛下妻子和孩子回到工作岗位,白天他吃在办公室,整理毕业文件和资料,为学生发放毕业证书;晚上他认真巡查每个寝室,直至深夜11点寝室楼关闭,他才匆匆赶往医院,看着熟睡的孩子和家人略带埋怨的眼神,他知道他亏欠家人太多,但是当看到学生一张张带着笑容的脸和一句简单的“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的问候时,他又无比满足,他常说爱是奉献与责任。
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首要条件,周老师一直坚持用细心和耐心来温暖学生。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远离家乡,家庭贫困,语言不通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障碍。周老师想方设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除了争取贫困补助,寻求勤工助学的机会,安排专人为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以外,更多的是周老师与学生间谈心。定期谈,走访谈,寝室谈,办公室谈,周老师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沟通,谈心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谈心让老师和学生成为了朋友。
2017年5月的一天,电气15-3班帕提古丽同学冲入周老师办公室,哭着对周老师说:“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回家,我要回家!”经过周老师的耐心了解和劝说,帕提古丽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她的眼睛出现了问题。上课的时候自己觉得是正常看黑板,但是周围的学生却说她用眼睛斜盯着别人看,这一怪异的举动,让她身边的人觉得害怕,不愿意坐在她的身边。同学的疏远和对病情的担忧让这个远离故乡的文弱小姑娘感到无助与绝望,心理达到崩溃的边缘,她现在只想回家,去找她的妈妈。周老师二话不说,马上带着帕提古丽去了最近的哈医大第五医院做检查,并预先垫付了医药费2000元。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检查后,大夫初步诊断是眼睛晶状体轻度浑浊,多注意休息,按时上药就可以缓解,帕提古丽一直紧绷的心终于慢慢的稳定了下来。将帕提古丽送回寝室后,周老师除了找维族的学生给帕提古丽家里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外,还一个班一个班的找学生开会,向他们解释帕提古丽的病情,并叮嘱大家要在生活、学习上多帮助她;忙完这一切,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当周老师把向学校申请的补助送到帕提古丽手中时,帕提古丽又哭了,她对周老师说:“老师,谢谢您,您就是我在大庆的亲人”。
简简单单一句“您是我的亲人”,后面隐藏着周老师的无数的付出,这就是周全,一名普普通通的辅导员,“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处见真情”是他人生的最好写照。周老师谢谢您,有您陪伴的日子真好!